岩心箱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: 结合岩心箱,本岩芯盒包括盒体1,所述的盒体1为长方体结构,盒体1内为两个并列的“U”型槽,“U”型槽与盒体1为一体,“U”型槽外壁与盒体1内壁之间间隔设置有加强板4,盒体1两端面外壁上设置有扣手。以上为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的结构,在此不再赘述。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:所述的“U”型槽底部覆有一层带有弹性的PVC的护衬2,所述的护衬2两端带有封堵衬,当岩芯放置在护衬2上时,岩芯的重量会使护衬2发生弹性变形,增加了岩芯与护衬2的接触面积,增大了摩擦力,使岩芯不会轻易移动位置;所述的护衬2底部沿“U”型槽的长度方向均部有PVC的扁带3,扁带3与护衬2热合成一体并凸出于护衬2,“U”型槽内壁上开有与所述的扁带3相匹配的凹槽,护衬2上的扁带3镶嵌到对应的凹槽内,使得护衬2在“U”型槽内的位置不会窜动,为岩芯在盒内不发生移动提供基础。 所述的岩芯放置于护衬2上,扁带3长度方向上的护衬2两侧同时扣合将岩芯完全包裹,防止了水和灰尘的侵入,减小了岩芯的腐蚀;同时包裹住以后,岩芯与流动空气的接触被隔绝,也大大降低了岩芯风化的速度;其中一侧护衬2上的扁带3长出该侧护衬2,扁带3长出部分上设置有粘扣的勾面,另一侧护衬2上的扁带3短于该侧护衬2,扁带3上设置有粘扣的毛面,所述的两侧护衬2扣合后能够通过粘扣粘合。 在一定范围内,增加扁带3的数量可以使护衬2在“U”型槽内的稳定性增加,窜动的可能性降低,本岩芯盒中,扁带3共有6条,均匀分布在护衬2底面。 为了使已经侵入的水与灰尘不与岩芯接触,在“U”型槽底部所对应的护衬2上开有排污孔5,侵入的水和灰尘沉积在排污孔5内或从排污孔5排出。 为了方便查找、区分岩芯,在每两条扁带3中间的护衬2上设置有用于放置资料卡片的透明卡套。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更加方便的取出岩芯,岩芯的比重相当于石头,是圆柱体,盒内空间小,不方便用工具拿取,所以岩芯从盒内取出困难,本实用新型通过上提护衬2能协助岩芯取出。 目前,岩石开采后需要对其进行取样,需要对取样的石样进行保存,现在有存放装置一般通过盒体进行放置,石样容易出现残留在盒体内,清理起来较为不便,为了解决上述中存在的问题,因此,我们提出一种岩石取样存放装置。